
新版 WhatsApp 去通讯录设计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这一变化触及了用户对于隐私和便捷之间的平衡点。作为一款全球广泛使用的即时通讯应用,WhatsApp 在设计上一直力求在用户体验与隐私保护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最近推出的去通讯录功能却让许多用户感到不安,担心这会削弱他们对个人信息安全的掌控。
在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程序中,通讯录通常被视为一个敏感且重要的部分。它包含了用户的联系人信息,这些信息不仅包括名字、电话号码,有时还包括电子邮件地址等更私密的数据。对于许多人来说,通讯录就像是他们的私人档案,存储着他们最亲密的人的信息。因此,当 WhatsApp 宣布要去掉通讯录功能时,许多用户感到震惊,并开始质疑这一改变背后的原因。
从隐私的角度来看,去通讯录的设计确实有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如果用户不再需要手动管理自己的通讯录,那么他们可能会更加依赖 WhatsApp 来自动填充联系人信息。这样一来,一旦 WhatsApp 的服务器出现问题或者被黑客攻击,用户的个人数据就可能面临泄露的风险。由于 WhatsApp 是一个全球性的应用,它的服务器分布在全球各地,这意味着用户的隐私数据也可能受到不同国家法律的影响。例如,在某些国家,政府有权要求科技公司提供用户的通信记录,而这种要求可能并不总是符合用户的最佳利益。
从便利性的角度来看,去通讯录的设计也有其合理性。它减少了用户手动输入联系人信息的麻烦,尤其是在添加新联系人或更换设备时。通过自动同步联系人信息,WhatsApp 可以确保用户始终拥有最新和最准确的联系人列表。这对于那些经常更换手机或使用多个设备的人来说尤为重要。自动同步还可以帮助用户避免重复添加相同的联系人,从而提高效率。
除了隐私和便利性之外,去通讯录的设计还引发了关于用户控制权的讨论。许多用户认为,通讯录是他们个人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由自己完全掌控。他们担心,如果 WhatsApp 完全接管了通讯录管理,那么他们将失去对这些信息的自主权。这种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一旦用户失去了对通讯录的控制权,他们就无法选择哪些信息可以共享,也无法随时删除不再需要的信息。因此,去通讯录的设计可能会让用户感到自己的隐私受到了侵犯,从而影响他们的信任感。
面对这些争议,WhatsApp 需要做出明确的解释,并采取措施来缓解用户的担忧。WhatsApp 应该向用户清楚地解释去通讯录设计背后的动机和好处,让他们了解这一改变将如何改善他们的体验。WhatsApp 应该提供更多的选项,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是否使用这一功能。例如,用户可以选择保留手动管理通讯录的权利,或者选择完全依赖 WhatsApp 的自动同步功能。WhatsApp 还应该加强对其服务器的安全措施,确保用户的隐私数据得到充分保护。只有这样,用户才能放心地使用这一功能,而不必担心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
去通讯录的设计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隐私、便利性和用户控制权等多个方面。虽然它带来了便利,但也引发了诸多担忧。为了更好地平衡这两者,WhatsApp 需要在未来的更新中继续听取用户的意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增强隐私保护和提高透明度。只有这样,用户才能真正享受到这一功能带来的好处,同时保持对自己个人信息的掌控权。

本文目录导航:
- 加油站为什么不让用手机打电话?
- 手机会中病毒吗?
加油站为什么不让用手机打电话?
众所周知,经营易燃易爆品的加油站属于高危行业,“安全第一”是对加油站最基本的要求。 加油站常见的安全措施主要包括摩托车熄火加油、加油站员工必须穿防静电服装上岗、加油站内严禁明火和使用手机通话、不得向塑料桶内加油等等。 这其中管理起来比较困难的就是禁止客户在加油站内使用手机通话。 根据首先,是人们对在加油站内打手机所带来的安全隐患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有人认为在加油站打手机能引发爆炸事故是危言耸听,况且也没听说过因为打手机引发的爆炸事件。 其实,手机能引发爆炸事故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手机作为一种无线电通讯工具,无线电发射机发射出的无线电波(射频电磁辐射),能使接受无线电的天线感生射频电流。 当射频电流在金属导体间环流时,遇有锈蚀或接触不良,就会产生射频火花。 只要射频火花持续一微秒以上、能量大于6毫瓦时就会引燃甲烷与空气的混合气。 由于汽油是易挥发性物质,在油气罐及天然气管道泄漏而形成的可燃气危险区,手机产生的射频火花很容易引起爆炸,导致灾害的发生。 当加油站通过油枪向汽车或摩托车油箱注加汽油时,原来空油箱内的油汽便向外飘散,加之新注入的汽油也向空中挥发,使加油的车辆周围油汽密度骤增。 同时,人们为了让通讯信号更加清晰,移动电话使用的频率很高,发射功率比较强,尽管符合国家标准,仍对加油、加气站构成严重威胁。 因为现在加油、加气站普遍采用电脑控制,高强度的移动电话信号会与电脑设备引起感应,二者瞬间产生的电子摩擦就可能点燃油汽,引发爆炸。 点燃油汽所需要的电流很小,移动电话在工作状态下产生的静电流完全可以达到这个界限。 如果在加油、加气站接卸油时遇到空气湿度大、气压低的阴天或有雾天气,由于空气流通差,油汽密度相应增加,接打移动电话引发爆炸的可能性会进一步加大。 另外,因为手机本身并不具备防爆功能,如果手机使用时间较长或者手机本身质量较差的话,手机内部芯片的电路很容易产生短路现象,这样手机在接听瞬间就能产生少量的火花,从而也会引起加油站发生爆炸。 其次,禁止客户在加油站内打手机的途径单一。 目前,加油站禁止客户在加油站使用手机通话的主要途径就是劝说,但有时劝说的效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是客户不清楚加油站的安全管理规定,认为加油站员工不让其在加油站内打手机是多此一举,容易产生逆反心理。 另一方面是客户明知在加油站内不能打手机,却心存侥幸心理,片面地认为不会正好自己打手机的时候出事,故不听加油站员工的劝说,我行我素。 对策面对客户在加油站内打手机,该怎么办?从目前情况看,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一是通过报纸、广播和印制宣传单等多种途径,宣传在加油站内使用手机通话的危害,使客户清楚在加油站内打手机是不安全的。 二是强化员工的安全意识,增强工作责任感,对于在加油站使用手机通话的客户,应千方百计予以制止,并主动耐心地做好客户的解释工作,寻求客户的理解和支持。 三是利用手机信号阻断器等装置,使加油站区域内无法正常使用手机通话。 客户在加油站内打手机的现象屡见不鲜,加油站应“居危”而“思危”,不能对这一现象熟视无睹,听之任之,要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加油站安全。
手机会中病毒吗?
大体而言,手机病毒、蠕虫、特洛伊木马、垃圾简讯或玩笑程式,都各有不同的攻击手法,同时也会造成或轻或重的破坏与影响,但如今手机病毒,受到PC病毒的启发与影响,也有所谓混合式攻击的手法出现,例如专门锁定Symbian手机的Lasco,既是病毒,也是蠕虫。 而许多手机蠕虫,也会夹带木马的植入。 就当前手机病毒的所造成的影响来说,大致可分为玩笑性、困扰性、实体破坏、金钱损失与机密性伤害五大类,以下将就五种类别,进一步讨论手机病毒所造成的各种不同破坏状况与危险性。 玩笑性影响 这一类玩笑性的手机病毒,大致上并不会造成手机实体上或操作上的破坏或影响。 .手机萤幕持续闪烁:例如Lights病毒。 .画面显示耸动词语或可怕图示:例如Ghost病毒会出现”Everyone hates you”讯息。 .持续发出哔哔声:例如FalseAlarm病毒。 .萤幕上出现乱飞的小飞机:例如Sprite病毒。 .出现格式化磁碟讯息:例如Fake病毒,实际上并不会造成任何伤害。 .假装下载恶意程式:例如Alone病毒。 .自动启动电话录音。 困扰性破坏 所谓困扰性手机病毒,虽然也不会手机实体或运作上的破坏或中止,但却造成手机使用上的困扰,甚至进一步阻止手机软体的更新。 .收发垃圾简讯:许多手机病毒是运用大量垃圾简讯来攻击手机,虽然不见得垃圾简讯都具有危险性,但是却耗费收信者的宝贵时间,并徒增许多困扰,更何况垃圾简讯很有可能潜藏病毒。 一旦中毒,使用者也可能在不知情的状况下沦为垃圾简讯发送的僵尸或帮凶。 例如武士蠕虫会依受害者手机中的通录讯来发送藏有病毒的简讯。 .阻止手机任何更新与下载:例如Fontal木马,透过破坏手机系统中的程式管理器,阻止使用者下载新的应用程式或其他更新,并且还会阻止手机删除病毒。 .应用程式无法运作:例如骷髅头木马会造成手机档案系统或应用程式无法运作,使用者必须重新开机。 .消耗手机电量:例如食人鱼(Cabir)蠕虫,透过不断搜寻其他蓝芽装置,进而耗尽手机电量。 .阻断蓝芽通讯:阻断手机与任何蓝芽装置,如耳机、印表机,或其他蓝芽手机的通讯与连接。 .中断简讯业务之运作:骇客对MMS伺服器展开DDoS攻击,进而导致简讯业务无法正常运作。 赛门铁克表示,如今十分流行的黑莓手机(Blackberry),即曾发生过伺服器遭攻击,进而导致使用者长达3小时无法正常收信的情形。 实体或操作上破坏 实体或操作上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结果,使用者不但无法继续正常使用手机,最重要的是重要资料的毁损。 .手机当机:例如骇客可藉由手机作业系统的漏洞展开攻击,进而造成作业系统的停摆。 .手机自动关机:频繁的开关机,可能会造成手机零件或寿命的损害。 .档案资讯丧失:包括电话薄、通讯录、MP3、游戏、照片、图铃等档案的遗失。 例如骷颅头木马。 .瘫痪手机防毒软体:伪装成防毒厂商的更新码,诱骗使用户下载,进而瘫痪手机防毒软体。 .手机按键功能丧失:例如SYMBOS_LOCKNUT木马。 .格式化内建记忆体:未来手机若内建硬碟,也可能面临被格式化的风险。 .骇客取得手机系统权限:骇客透过手机作业系统的漏洞,即可在不经使用者的同意下,取得系统部分,甚至全部权限。 例如专攻WinCE手机的Brador后门程式,中毒手机会被骇客远端上下载档案,甚或执行特定指令。 .烧坏内部晶片:据传某木马一旦被执行,会造成手机自动关机,甚至烧坏内部晶片。 不过这方面的讯息未经证实,仍属传闻。 .破坏SIM卡:骇客透过早期SIM卡的资讯存取长度的漏洞来展开对SIM卡的直接破坏。 金钱损失 随著PC上各种恶意攻击开始与金钱利益挂勾之后,手机上也无可避免有此趋势的发展,这类攻击轻则增加电话费用,重则会造成网路交易的重大损失。 .增加简讯开支:因为成为骇客操控的「简讯滥发机」,简讯费用自然高涨。 例如洪水骇客工具。 .自动拨打电话:例如日本i-mode即曾发生用户接收恶意MMS之后,不断拨打日本急难救助电话110的事件,结果不但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也会增加使用者的电话费用。 .被转打国际电话:骇客透过Pharming手法,直接篡改使用者手机通讯录,让使用者在拨打电话时,莫明其妙地被转打到国外,进而造成使用者电话费高涨。 .篡改下单资料:赛门铁克表示,如今透过手机下单买股票的使用户愈来愈多,所以今后也有可能会发生骇客基於某种利益,如炒作特定股,进而篡改使用者的下单资料,进而导致使用者买错单或因此造成投资上的损失。 机密性伤害 任何安全防护的最终目的,即在於保障机密资料的安全性,所以手机病毒所引发的机密性资料的外泄,可以说是伤杀力最大的破坏行为。 .窃取行事历或通讯录:将内藏后门程式的软体或游戏,伪装成合法软体或免费软体,并诱骗使用者下载,进而窃取行事历或通讯录等重要资料。 例如之前饭店业闻人巴黎希尔顿的手机通讯录即在莫明其妙的状况下遭窃,后依专家研判指出,有可能是骇客经由蓝芽传输的管道入侵所致。 .窃取个人隐私照片:未来不排除会发生骇客藉由蓝芽、WiFi或其他方式,窃取名人的隐私照片,并藉以恐吓或诈骗。 .线上交易资料外泄:如今透过手机也可进行线上银行或网路交易等活动,所以相关资料也可能曝露在手机病毒或骇客攻击的风险之中。